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各位参加万得3C会议的听众朋友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在这样的一个圣诞节的时间讨论第三波财富机遇的话题首先感谢党和感谢国家,为我们开创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财富第三波的机会,以及为我们提供了财富创造的舞台。其次,也感谢万得资讯以及今天的会议组织者,另外也感谢各位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

我在2013年和2014年,在万得3C的会议跟大家分享过三次,分别是“资产证券化”、“房地产的货币化与去货币化”和“金刚经与货币政策”。今天的主题是“财富第三波”,主要讲的是货币宽松大的背景下,由于货币超发的路径切换所带来的财富机遇转换的问题,也就是从房地产的财富波浪切换到资本市场财富波浪的问题。

财富第三波也是我跟机械工业出版书合作出版的新书名字,这本书目前在京东、当当、卓越都有售。参加过我之前3C会议的朋友还有印象,在2013年的时候,当时我正好结合自己写的《资本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一书的内容与大家分享资产证券化的时候,当时提到过自己在准备写一本关于土地财政和土地货币化的书,然后也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写成。后面的会议上我也提到自己正好在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的体会和研究成果,结合宏观经济,在构思创作《新货币论》。

宋光辉:去年我在万得3C会议上讲的内容其实就是新货币论的一些观点。因为《新货币论》的体系过于庞大,所以到现在还是没有出来,构思了两年多。《财富第三波》一书是由《新货币论》的“房地产的货币化去去货币化”,以及“资本的货币化”两章引申阐发而来的。《财富第三波》的目标读者更普通大众化一点,所以对各位金融人士来讲,内容相对显得罗嗦一点,大家后续可以关注我的《新货币论》。

为什么我书的名字叫第三波?主要是基于我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史和财富史的分析。也有人跟我说,现在都要到财富第五波了,甚至要到财富第七波了。当时我就开玩笑说,人有美丑,波有大小。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视角,本来就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财富波浪,我怎么样划分这三次大的波浪?主要是从市场开放和货币超发的角度,也就是说市场开放和货币超发,一阳一阴,共同推动了中国的财富浪潮。

在第三波的书中我提出来,中国未来股市,上证指数在三年将会上涨到一万点,十年将会上涨到三万点的观点。其实根据我自己的哲学观基础,就是《金刚经》的智慧来讲,世事无常,未来是不可测的,说出即错。为什么我们要提出这样一个鲜明的观点?这其实是与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相关,由于我个人的理念和对中国形势的判断有关。

中国今天面临的形势很复杂,表面上是经济升级转型的问题,深层次存在的问题是世纪替代的问题,是这一代人能否超越上一代人的问题。也就是说第三波财富浪潮能否替代第二波财富波浪的问题。根据政治学的理论,一个社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它会形成各种分立集团,阻碍新生力量的成长和发展。以经济为例,我说如果中国十年以后,活跃在中国经济界的人士和企业家,仍然是王石、柳传志、马云、马化腾这批前辈,是王石这一代前辈们的大幸,还是我们中国经济未来之大不幸。

这一点日本已经有前车之鉴,我们现在叫得出来的日本品牌、丰田、本田、索尼,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创办的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没有超越父辈的机会,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势?怎么样看待中国的前景?有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

我原来以为这是一句文人矫情的话,后来读了《金刚经》,结合我大学学的《量子力学》科学观之后,才觉得这是一句大实话。中国未来的确存在两种状态的可能,目前实际状态是什么?按照量子力学来讲,是“好”的状态和“坏”的状态的一种叠加的状态。未来到底是好是坏?我觉得取决于中国国民对未来的认知,如果我们觉得未来是好的状态,并且以好的状态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行为,那么中国未来就真的会达到好的状态。反过来也一样。

这其实正是佛学说的“境由心生”。西方经济学也认可由于“预期的自我实现”下的 “多重均衡”的存在。量子力学实验中,光具有二相性。你以测波动性的工具去测量它,光就表现出波动性。你以测粒子性的工具去测量它,它就表现出粒子性。

大家现在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要提财富第三波的观点。为什么我要冒着万一预测错会被股民打断腿的风险也要提上证一万点?就是我希望中国人能够去测“财富第三波”的心态,而不是测“中等收入陷阱”的心态去检测中国的未来,将中国未来的“财富第三波”的特性展现出来,而不是将“中等收入陷阱”的特性展现出来。所以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财富第三波的观点,并且能够帮助广为传播。

回到今天的主题,如何认识今天的形势?为了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在书中花了两个章节,把前两波财富机遇的历史进行了一个梳理。为什么我要去做这样一个事情?因为我们中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历史进程,所以我们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很难直接适用于中国的现实。如果我们硬拿美国的模型套一些中国的局限条件,然后用这样得出的结论去指导现实,肯定会误导我们的大众。

换句话说,中国和国外的市场有效性是不同的,可能西方处于中等市场有效,中国处于弱有效,向中等有效过渡。我们的股票市场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所以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观点都对。使投资者真假难辩,大家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在2013年的时候,经济学诺贝尔奖同时颁发给了坚持认为市场有效的法玛和认为市场无效的行为金融学家的席勒。这样一种事实就让我们理解了股票市场的玄机,股票市场也好,整个中国的市场经济乃至全球市场,永远处于有效和无效的一个纠缠态。

到底是巴菲特说的有效对,还是索罗斯的无效对?你只能去检测、实验、试错,才能知道。这是我在大学学量子力学的体会,应该可能也就是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因为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里提到哲学观和方法论,就是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观点。如果我们不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经济史,我们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是不到位的,是欠缺的,如果我们不亲身感受中国经济,不去直接深入中国股市,没有直接投入到市场,这样的经济学家是不合格的经济学家。这就是我们讲的禅宗里面的典故,如果你只读佛经,妄图成佛,如同磨砖成镜,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我们梳理中国的经济史才能够发现历史的脉络,才能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当前的坐标,并且帮助我们判断中国未来的方向。我一直认为如果我们真希望来探求财富的奥秘,我们是需要重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

我这边来梳理一下经济史,我这边从一个制度和货币这两个角度,从制度的角度,就是我们中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开放,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但是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货币超发的角度。

第一波就是普通商品的市场开放和货币化,如果我们不去研究经济史,大家可能都难以想到,就是在上个世纪曾经有一个时段,一个农村老太婆辛苦养了一群鸡拿到市场上去卖,想赚点钱花花,但是会被认为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温州商人生产皮鞋,去倒卖皮鞋和大米甚至会被判刑。而这些现在已经被认为天经地义,并且是提高市场有效性的有效手段,就是市场套利。

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就明白,在我们接下来讲的财富第三波当中,普通老百姓面对公众销售自己的债券产品,也就是我们讲的P2P,中小企业面对大众销售自己的股权,这也是一种商品,也就是众筹。那么企业去公开发行股票,并且注册制上市,这也是一个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们十年之后再来回首今天这个会议,今天很多备受争议的事情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从历史的脉络来看的。

市场的开放对于财富的积累非常重要,因为我不开放这个市场给你,你连创造财富都创造不了,财富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吗?一个农村老太婆,你有闲余劳动力,就不让你养这个鸡,鸡不能自己生出来,对吧?

市场的开放为中国国民创造财富提供了舞台和施展的一个空间。但是我更多是研究金融的,我很多观点是从金融的观点来看待。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手段,或者说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超发,由于货币超发,一旦操作不谨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而引起民生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尊重。

那么为什么说货币超发这么重要?我觉得最关键的,它是顺应了中国国民热爱金钱这样一个民族特性。看历史也可以看到,原来在大集体的时候,它也有地,也有创造财富的舞台和空间。但是我们很多人会去磨洋工。但是他回到自己的自留地干活的时候就从早干到晚,一腔的热情,对不对?所以我们也看到,像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就搞得有声有色,这说明什么?任何制度和措施,你只有顺应了国民特性才能搞得好,而货币超发就是顺应了中国的国民特性。货币超发往哪里走?哪里的东西就能涨,相关的领域就能发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我在书里面也提到,发财不是完全靠勤奋和智商的。所以80年代有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为什么?当时的货币超发到茶叶蛋那里去了,没有超发到导弹那里去,从技术含量、智商、难度,你说搞导弹和卖茶叶蛋,哪个容易?哪个难?但是从财富积累不是这回事。

所以我在《财富第三波》中旗帜鲜明是认可货币超发的,我认为没有货币超发就没有中国经济今天的成就,也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多的财富积累。

货币超发面对一个原来没有市场开放领域的时候,这里面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套利机会。就是二元化的价格体系。一个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下面形成的一个价格体系。一个是市场开放,而且受到货币超发助推的这样一个市场化和泡沫化的价格体系。这两个价格体系会存在一个非常巨大的价格差。很多人在这里面,就利用这样一个二元话的价格,制度形成的价格差套利,积累了财富。这在第一波里面,像王石倒卖玉米,属于此类。我们今天不展开了。

我本来有一本书,其实我的创作历程是先有这本书,就是《制度套利》,写好了大纲,这个名字大家一听也明白,比较敏感,所以后面就没有出版。我在这个书里面称之为二元价格的制度套利。现在我提了一个更正能量的称法,叫做政策红利。也就是我们要判断中国未来的财富,需要判断政策红利的方向,判断中国货币超发的方向。这个是我们财富追求的最关键的关键点。这是理解中国财富的密码之一。或者说,政策红利和劳动创造,他们是一阴一阳,不可偏废的,这就是一个阴阳学的智慧了。我在整本书里面也体现了中国东方的阴阳学的智慧在里面。

但是货币超发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的泡沫。我们80年代的时候,因为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因此货币超发主要针对普通商品,那么针对普通商品的货币超发必然会带来普通商品的价格泡沫,而普通商品的价格泡沫就是通货膨胀,所以这个就是带来的问题,包括社会上小的动荡。

1994年物价上涨超过两位数,所以90年代前中期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终使得物价得到了控制,我们中国的经济也实现了软着陆。从这时候起,我们政府对于普通商品,尤其是涉及到民生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控制的手段是灵活机动。那么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实际上也意味着什么?第一波财富机遇,针对普通商品的货币超发的财富机会其实已经结束了。

然而控制物价泡沫以及通胀,它所使用的货币紧缩的政策,让我们整个经济是非常难以承受。因此中国急需一个新的泡沫来承接超发的货币。我们中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域,就是房地产。

在1998年,中国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推动房地产的市场开放。在这个同时,我尤其强调虚拟的一面,阴的一面,我们国内在大力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如果没有房地产抵押贷款,那么宏观层面的货币超发是没有办法高效、快速地流入到房地产这个领域的。

在信用货币时代,我这边一直强调在信用货币时代,在政府有足够充足的货币数量的时候,当货币导入到这个体系的时候,可以说房价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房价的上涨一方面带来整个上下游产业的繁荣,这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已经讲滥了,我今天就不展开讲了。我更多是从金融的角度。

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是一个很好的担保品,这是成为我们国内落后金融体系发放信贷的,就是生产M2的一个有效手段。那么房地产有助于金融体系将超发的货币很好地引流到微观实体经济中去,我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房地产的货币化。这就带来了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和实体经济的繁荣。

房地产成为金融体系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担保品,这样一个事实就造成了今天中国超级的房价泡沫,和下一阶段实体经济转型的困境。很多经济学家没有研究金融。对于房地产在金融治理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知,因此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有时候会出错。关于房地产的财富机遇,我今天会讲得多一点。因为房地产同时具备普通商品和资本品的特点。我后面关于财富第三波的观点,很多都是以财富第二波进行类比来写作的。

我讲房地产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年到1998年,我称之为房地产的商品化。房地产由原来不能够买卖变成可以像一个商品那样去买卖。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尤其重要,因为它构成了我们今天判断房价是否到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或者方法论,就是我称之为房地产的货币化。什么原因?就是房贷推出,使得我们货币超发能够高效、快速地投入到房地产领域。房贷也使得很多原来有购买意愿,但是没有购买能力的人获得了购买能力,也就是我们经济学上说已经提升了有效需求。

从2003年到2008年,我称之为房地产的泡沫化。这个时候房价因为太多的货币导入,跟实体经济分化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泡沫并不是很严重,只是将未来的利多一次性出清。2009年推出4万亿,货币大超发,房价迎来了超级上涨。

为什么我要在书里面提到房地产的货币化一定要带来未来房地产的去货币化,因为房价形成超级泡沫会带来危害,就是会抑制整个社会其他类型的资本形成。凯恩斯也说到,如果土地的流动性升值太高,会损害其他类型资本品的财富创造。

我的新货币论认为,土地的货币属性太强,超越了股票、债券甚至是国债。而股票、公司债券对应的管道的水是实体经济,所以土地的货币属性更强,也就是土地更能够吸附货币,使得实体经济不兴。所以我们今天要理解第二波向第三波的切换,我们就要明白房地产泡沫会破吗?或者说是泡沫就会破吗?

根据新货币论的理论体系,我提出一个观点:只要货币超发没有从房地产领域转道,我们房地产的价格还是会上涨。我去年做了一个论断,我说中国房地产的价格2015年或者2016年会下跌。这是基于我在当时货币政策偏紧,而且在不断收紧的推论。

那么,房地产什么时候到铁顶,根据我研究美国Reits,当我们房地产首付还有下降的空间,社会上还有愿意买房的人还没有获得房贷支持,去把它转化为有效需求之前,这时候我们中国的房价还有可能会涨。

所以大家看到了没有,我们中国缺的不是对房子的需求,而是缺的有效需求,什么能够转变为有效需求?金融、房贷,所以这就取决于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因此,财富第三波的兴起和财富第二波的衰败其实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我们今天其实是探讨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房地产价格会不会跌,第二个是股票价格会不会涨。

索罗斯说了,经济史就是不断以一波更大的货币超发去一个泡沫承接前面一个更大的泡沫。对于中国来讲,资本泡沫不兴,房地产泡沫不敢破,房地产泡沫不灭,资本的泡沫难以兴起。这是凯恩斯的流动性溢价的理论基础在里面的。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当前的房地产泡沫还有残余,足够聪明的人,动作足够快速灵活的人还是能够吃到最后一口汤的。但是风险毕竟已经存在,而且也已经不是未来的方向了。美国的次贷经验也告诉我们,当最后一发子弹打完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波进场买房的人,房地产的价格也就面临一个后继无人的状态,这就是房价的铁顶,这是美国人的经验告诉我们的,房价的铁顶是出现在房贷的少数比例降无可降,很多无支付能力的人也能够在当前获得货币,形成有效需求的时候。

中国当前我觉得房价肯定还没有达到铁顶,远远没有达到铁顶,因为政府还有足够的牌,比如说降低首付比例放松信贷标准,比如说推出Reits。Reits是承接房地产下跌的重要工具,我们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美国政府推出Reits的真正逻辑是在哪里?真的是我们说的让全体美国国民享受经济发展与房价上涨的好处吗?

但是对于中国,因为有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个前车之鉴,我们中国政府是否还会容忍打掉最后一发子弹,孤注一掷,所以我在书里面写到,赶紧拥抱财富第三波。

那么大家很清晰,我要取这本书的名字《财富第三波》,因为确实是我理解出来的历史规律。财富第三波,根据书里面的逻辑就是资本的市场开放和资本的货币化。目前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朗。大家认为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早就开放了吗?其实根本没有,没有注册制,不能够公开发行债券,不能够去销售债券产品,有非法集资等等这些东西在这里,就是行政管制的资本市场。

我先说市场开放,互联网金融发展,各种P2P、众筹,各类私募,各地交易所,各类创新产品,像魔法一样创新出来,在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乃至全球没有出现过这么短时间内,如此快地放松金融监管的事情,这里面是不是一个大势所趋?绝对是。我在书里面也讲到绝对不是哪个领导人的意志,一定是历史的潮流到了这个点。当然这里面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就说了行胜于言,干胜过不干。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试错,中国非常需要这种动物精神。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的货币化,什么叫资本的货币化?就是货币超发的水直接导入资本市场,大家注意两个词:货币超发之水,直接导入资本市场。你不直接导入,经过银行、居民等等层层损耗,所剩无几,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一直觉得央行做得是不够好的。因为传统的沉淀束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所以去年我在万得3C上讲过金刚经与货币政策,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一些善意的批评,这是一种善意的批评,所以我也希望良苦用心能够得到理解。

因为我们之前对货币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的货币超发之水一直都是主要通过银行的渠道进行的,什么降准、降息、PSL等等。这种放水没有办法直接打通到股票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我们知道在美国,伯南克的量化宽松就是直接打通资本市场购买证券,直接把水灌到资本市场。所以我说伯南克了不起,他是以中央银行家之名,行投资银行家之实,甚至行对冲基金经理之实。我觉得他突破了名相的束缚,是是有金刚经的智慧。

但是今年股灾的出现,使得央行的货币之水,我们叫因缘巧合也好,什么也好,直接与资本市场通联了。因此在经济史的分析中,我认为2015年的股灾以及政府的救市,我们十年过后来看,这个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什么?因为它意味着资本的货币化已经开启。因为央行的货币超发的水已经直接通过证金公司直接打到资本市场了。

这是中国原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货币超发的水直接打通到资本市场或者股市,像伯南克那样买垃圾债、买次贷、买股票。带来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股票的上涨。但是在这里面,股票和房地产不一样。房地产的上涨基本上是普涨,一个地方的上涨通常会带来其他地方的上涨,至少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人口红利的阶段和城市化提高加速的阶段之下。因为人多得是。而股票的价值代表的企业的股权,那么不同的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很多时候会出现你死我亡的局面,所以股票的价格会出现高度分化,而中国的房价在未来城市化停滞不前和人口红利消失的阶段也会逐渐出现分化。但是股票从一开始就会出现分化。

因此,对于一些非资深的股民和没有时间精力来关注股市的人,最好你是炒股指。

那么货币超发和股票价格上涨的关联关系,大家是否还有疑虑。有人会问:“注册制推出,大量的股票供给,怎么办?”这是一个难题,可以说市场是无解的,但是央行有解。我们大家知道有个对冲操作。我去年就说,我们用金刚经破除执迷的智慧来理解,既然央行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交易买卖国债来对冲银行体系的货币数量波动?为什么央行不能买卖股票或者设立基金来对冲大量股票供给造成的资本市场波动呢?大家看看凯恩斯的通论,他说得非常清楚。

话题:



0

推荐

宋光辉

宋光辉

124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光辉(微信号:songguanghui186):曾任平安证券资管部执行副总,曾在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从事投行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房地产融资、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融资等金融实务工作。著有《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财富第三波》、《新货币论》等书,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13本。联合行业专家制作了《现代金融系统课程》100+小时PPT视频版,可通过关注微信平台“结构化金融【jghjr2013】”通过底部菜单博人课堂收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