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汇市危急!股市危急!
 
自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币波动汇率加大。即使在央行出手维护稳之后,贬值预期一直没有有效消除。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上证指数也从3500点的高位下跌跌破2700点。各种论调此起彼伏。国际做空中国的声音骤然升温。市场空头高调出击,意图对于中国进行汇股双杀。
 
   在此紧要关头,笔者呼吁国家队出场,拯救万千股民于水火。如果放任市场自发运行,流动性压力之下,市场将会出现严重超调,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乃至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股票市场上涨时,股民们不会想到主动多分给政府盈利,而在股市下跌时却呼吁政府救市?有人会质疑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先不谈中国股民多年以来以接近期货投资的风险获得了约合不到一年期定期利率的年化收益率,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多少贡献。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中国的金融市场化需要政府的手坚强的支撑与温柔的呵护。
 
   从理论上来讲,由于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正反馈”特征,流动性收缩带来进一步的流动性收缩,最终会将系统带入彻底崩溃的地步。实际上,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同样会面临着流动性的正反馈收缩,甚至到出现挤兑。中央银行的设立正是为了防范商业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这种局面。当商业银行面临着挤兑时或是当商业银行面临着流动性危机的时候,中央银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如逆回购或再贴现等工具,为体系提供流动性。否则,任由体系在市场的力量博弈之下,中国的银行间市场早已经不知道崩溃多少次了。久而久之,中国的人民银行获得了银行间市场参与人员的“央妈”的呢称。
 
   市场出现崩盘的迹象时,每个个体自己出逃的理性动作,本身正造成了群体的崩盘。这是经济学上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所在。
 
资本市场有无这种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需不需要央妈?答案显而易见。
 
从实践来看,伯南克的“QE”,即美联储向市场购买各类证券,将流动性注入资本市场体系和整个金融体系,曾经有效避免了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的崩盘。在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的时候,很多证券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甚至无论多低都没有买盘。这使得很多基于证券价格之上的抵押融资,面临着清算。清算的证券抛售造成证券的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这使得有更多的抵押融资面临清算。如此陷入恶性循环。这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挤兑形式。没有央行的出手,市场依靠自身很难恢复。在格林斯潘时代,出现类似的股灾时,只要格林斯潘降息,市场基本就能够较好的消化这其中所透露出来的货币宽松以及政府托市的信号,实现稳定。只是在2008年时,形势过于严峻,单纯依靠降息无济于事。尤其是当雷曼倒闭、货币基金出现破净时,市场恐慌,整个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完全冻结。这个时候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MBS等“有毒资产”,将市场从正反馈型的崩溃中拯救出来。
 
   相比美国数百年的成熟市场而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因此市场的波动性更大也是合乎常理。另外,中国正处于金融市场化的进程,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如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定价基准如国债利率的稳定性也都较差。加上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间,再算上全球经济处于风雨飘摇的时点。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当前的时点,也为做空股票提供了完美的时机。舞厅本无事,一个声音喊起“有炸弹!”,人群出现恐慌,相互夺路而逃,造成踩踏伤亡。事后发现炸弹之事虚惊一场,然而人员伤亡却已经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有报道。
 
   自2015年以来的中国股市,下跌与以往相比,更加猛烈也更加迅速,这与股票投资的杠杆性资金关系密切。涉及到杠杆化的操作时,流动性管理变得非常关键。利用杠杆资金进行炒股而被套的股民想象原先一样安安稳稳的守着浮亏做几年股东都不可得。主动割肉变成了被大卸八块,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金融的市场化的终结目标,当然是要让市场主体通过自主决策,互相博弈进行定价。在此过程中,尽可能的要减少政府的干预。然而,在市场有效性建立起来之前,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甚至还要更加频繁。市场化的机制却要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但是却是事实。即使是号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其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建立过程中,都一直有格林斯潘期权护盘。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失灵时,伯南克更是勇敢的充当了投资银行家与对冲基金经理的角色,自己设计产品、自己放大杠杆并且自己购买。
政府的建立和作用,正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中国的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已经建立了吗?中国当前的股票价格出现如此频繁且大幅的波动,是正常的市场表现还是一种市场的失灵?中国这一轮的急剧下跌,是股票价格逐步回归理性的过程,还是杠杆性资金或国外资金抽离导致的流动性崩盘?
 
   如果我们承认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进行干预,以及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因为外汇占款减少而进行的降准和逆回购等对冲操作是必需的和有意义的,那么资本市场是否也同样需要?没有中央银行最后流动性的提供,股票市场是否能够摆脱流动性危机的挤兑宿命?中国应该如何借鉴“格林斯潘期权”与伯南克QE的经验?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明确预期,为市场指明方向,防止相互踩踏。比如美国股市出现危机时,JP摩根或者是格林斯潘出面讲话,很多时候就足以稳定市场。二是降息降准等间接金融手段,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比如格林斯潘期间,在1987年、1998年、2001年,多次在股票市场出现价格暴跌时,迅速降息,金融市场对此行为也心领神会,股市快速企稳甚至反创新高。三是购买证券的直接金融手段,在流动性正反馈型紧缩特别严重,以及市场出现资金外流“失血”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喊话和降息等间接手段,无事于补,而且如果喊话和降息之后市场没有如预期企稳的话,会损害后续喊话和降息的作用。在2008年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出现负值了,降无可降,资本市场仍然流动性冻结。这实际上是虚拟经济体系的流动性陷阱。这种情况下,除了央行或财政部的直接证券购买,没有其他办法。
 
    无论是面临外敌入侵,还是面临流行疾病,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民众在迷茫窘困的时候,都会期望坚强有力的政府出现,为其指明方向,助其消除困境。这是一种对政府的信赖。
 
    因此,当前股市危局,股民应该大胆发出声音:“国之大者,为民托盘!”

     作者:宋光辉(大智慧通讯社首席经济学家)

该文转自大智慧

话题:



0

推荐

宋光辉

宋光辉

124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光辉(微信号:songguanghui186):曾任平安证券资管部执行副总,曾在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从事投行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房地产融资、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融资等金融实务工作。著有《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财富第三波》、《新货币论》等书,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13本。联合行业专家制作了《现代金融系统课程》100+小时PPT视频版,可通过关注微信平台“结构化金融【jghjr2013】”通过底部菜单博人课堂收看。

文章